“你在学习上的努力程度还远没到拼天赋的程度”这是最近流行的一条励志语录。的确也说出了一个事实:尽管人与人之间天赋差异很大,但是大部分人之间的差异还真不是天赋造成的,而是后天努力的结果。所以,企业在需求预测管理上的差异也是技术造成的吗?因为外资企业愿意在需求预测系统上进行投资,所以他们的水平更高吗?他们的平均水平是比较高,但真不是技术造成的差异。在这里我不点名评价下某知名软件制造商的需求预测系统。该制造商在世界上享有盛名,其供应链计划类系统也是相当部分500强企业的首选。随着近年对中国需求预测重视程度的提升,该系统被陆续从总部部署到中国子公司。种种原因该系统的应用在中国没有收到良好效果,成功者寥寥。但是这完全不妨碍那些所谓系统应用失败的企业仍然是行业中需求预测管理的标杆,不妨碍他们将需求预测在SKU层面,M-3层面做到65%的准确性。系统没有作用吗?系统在体系完善的基础上一定会锦上添花,而对于体系缺失的企业,系统就是一个负担,你要去伺候它,而不是它伺候你。
在一期读者文摘中我看到一篇文章,评估中美之间治疗体系的差异,解释为何这么多人要去美国治病。是因为美国医生比中国医生医术高明吗?根本不是,从单个医生而言,还真是中国医生更加技高一筹,因为实战机会比美国多多了。差异在哪里?在整个的体系上。中国由于医疗资源的紧张或者其他各种原因,在术前,术后都是草草了事,而美国医疗体系必须保证病人的全程康复,比如你家里是要走楼梯的,那在出院前必须练习好如何走楼梯,避免术后的二次损伤。你认为自己不能动,但是如果需要,医生是强制你进行练习的。有一整套的流程和操作规范覆盖了整个的预防,治疗和康复过程。
这里想说什么呢?想说千万不必对技术过于着急,过于执迷!
你先建立起需求预测这个职能,有专人负责做这个事情,而不是人人有责。然后建立起需求预测管理者与市场,销售,订单中心,管理层等之间的官方沟通渠道。最后开始进行追踪和评估,不是考核,更不是惩罚性考核。
简单的EXCEL可以帮助到上述体系的建立,等这个流程转起来了,再去寻找更加精准的技术手段,而不是寄希望于一个模型解决问题,因为世界上现在不存在,未来也不会存在这样一个一统天下的模型。模型的应用是流程之后又一个挑战,但必须是流程之后!所以,在下手选择一个需求预测系统之前,首先要问问自己,是否有了支撑系统的管理体系。
你在管理上的努力程度还远没有到要拼技术的地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