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者·时间童话
我看到了我的爱恋
我飞到她的身边
我捧出给她的礼物
那是一小块凝固的时间
时间上有美丽的条纹
摸出来像浅海的泥一样柔软
她把时间涂满全身
然后拉起我飞向存在的边缘
这是灵态的飞行
我们眼中的星星像幽灵
星星眼中的我们也像幽灵
From《三体》
小说《三体》中有关时间的歌谣让我们对于时间的本质陷入了沉思。莱昂纳·多达芬奇在制作计时仪器的时候也曾经质疑过时间到底是什么?时间是否真的存在?
作为一个供应链的实践者你也绕不开时间这个概念,因为我们几乎每天都被提前期这个概念纠缠着。如果你只是一个初学者你告诉我所谓的提前期 Lead Time 就是供应链任意两个动作或者流程之间所耗费的时间,我给你80分,还不错。比如采购提前期就是从下采购订单到所采购的产品收进本公司仓库所耗费的天数,生产提前期就是从下生产订单到产品最终完成生产所耗费的天数。当然各个公司对这些提前期的定义会略有不同,不过这个无关宏旨,提前期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就是这样定义的。
基于这样的定义,所有的解决方案和改善手段都是从传统经典科学的角度出发,不断把一段提前期细分细分再细分,直到解析出那段时间对最终客户来说是有价值的,那段时间对最终客户是没有价值,把没有价值的部分去掉就缩减了提前期。做精益价值流程图的朋友肯定非常熟悉这样的方法论。这点和科学家分析结构研究物质特别类似,从分子到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夸克等等等等,试图解构到最微观的层面来把控最基本的粒子从而掌握整个宏观运动规律。
但是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告诉我们,一个微观粒子的某些物理量(如位置和动量,或方位角与动量矩,还有时间和能量等),不可能同时具有确定的数值,其中一个量越确定,另一个量的不确定程度就越大。简单地说,你不可能把控最微观层面的所有状态。你当然可以把生产的全过程分解到每个工艺流程,再把每个工艺流程打碎到每个工位,甚至在每个工位上的工人的每个动作你都可以掐秒表来压缩时间,但是只要压缩的时间颗粒越小越细,质量的不稳定性就越大,这个不稳定性来自于做同一个工位的工人和工人之间熟练程度的差别也来自与同一个工人不同时间段的状态不一所带来的差别。这点和不确定原理如出一辙。越是微观层面越是难以把控。
同时你还需要考虑观测者效应。在量子力学中,“观察者效应”是说:“一个量子力学系统在某个特定状态被观察得越频繁,该系统就越可能保持原来状态。”简单地说,领导在或者不在办公室员工的工作状态是不一样。生产主管在或者不在生产线上巡视,操作工的生产效率是不一样的。领导或者生产主管只有观测得越频繁,员工或者操作工的效率才能保持月稳定。这也是为什么精益非常推崇Gemba Walk 走动管理的缘由之一。说了那么一大堆总结一下,分解的方式可以解决问题也的确解决了不少问题但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甚至有的时候还会制造问题。
虽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提前期定义似乎牢不可破,不可动摇。然而作为一个实践者,你会发现很多供应链的核心企业根本就不备库存,他的供应商会在其工厂周边建厂建仓库做VMI,核心企业可以随要随取,提前期对于她来说几乎不存在。有些强势的供应商虽然在和你的合同上定义的提前期是一个月,但是实际情况往往做不到,你考核的KPI定义得再清楚也没用,即使把不堪入目的订单交付率扔在她面前,她仍然振振有词,不是产能不够就是订单太多,你们只是小客户。归根到底一句话,你们爱做不做,随便!在这种情况下提前期的设定形同虚设。反过来看,有些供应商虽然合同上定义的提前期是一个月,但是每次你让她紧急送货她都能够做到,而且还诚惶诚恐,生怕哪里服务不周到,根本不会因为你没有给足她提前期和你有任何的Argue。同样提前期在这种情况下也是一纸空文。这有点像男女谈恋爱时候的情形,虽然说好了约会的时间和地点,只要是男人还在追求女人的阶段,女人即使姗姗来迟,男人也不会有任何怨言,而且还会感恩戴德,感谢心中女神的垂爱。这个时点男人不会把守时这个道义的工具强加在女人头上,当然也不敢,更不会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进行机枪扫射。然后一切的一切等到婚后可能是完全另外一个光景。
史蒂芬·霍金说过知识的敌人不是无知,而是已经掌握知识的幻觉。The greatest enemy of knowledge is not ignorance it is the illusion of knowledge. 如果说你知道你知道这叫聪明,你不知道你知道就是智慧,你知道你不知道是自知之明,你不知道你不知道就是万丈深渊。你不知道你不知道就是你自以为你知道了全部,你以为你已经看到了全部,看透了一切,看破了红尘,但是其实你拥有的只是掌握知识的幻觉。
所以从初学者数学的角度来定义和理解提前期是不够的我们需要挖掘提前期在整个商业环境的本质,这样才能更好的掌握并改善和优化。
– 未完待续 –